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摘编自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途径。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两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
2 .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一事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一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爆发B.国民革命兴起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3 .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二百多名代表中有行政首长、机关干部、劳动模范、部队英雄、宗教领袖、工矿技师、教师,有艺术家、演员、科学家、记者、作家、学生、医务工作者、民族资本家、华侨、牧民、合作社人员等等。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D.社会主义民主的阶级性
4 .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1954年6月,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6月至8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26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实现了直接民主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C.完成了土地改革D.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中有机关干部、劳动模范、部队英雄、宗教领袖、工矿技师、教师,还有艺术家科学家、记者、作家、学生医务工作者、民族资本家、华侨、合作社人员等。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B.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阶级性
2022-06-29更新 | 494次组卷 | 1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训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下面是其歌词部分(摘录)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1)根据歌词内容,指出《东方红》民歌所表达的主题。
(2)请谈谈你对主题的认识,用具体史实论证之。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其创建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8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9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团结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搭。”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时间会议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①        ”重大命题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邓小平发表②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        的改革目标
200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并说明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3)填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2022-02-20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学考复习】(纲要上)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非选择题)
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调动了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反映的三件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基础的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