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这一规定有助于(       
A.消除民族间的差异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C.少数民族高度自治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2022-06-24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边疆治理情况。

朝代管理体系   边疆防御 民族政策
汉朝
设立郡县;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征服、纳降、内徙、分化瓦解、派遣使者、屯田、册封官爵、羁縻统治等
隋唐
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部督、刺史,并可以世袭;设立都护府,统于中央政府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采取过武力讨伐,但以怀柔、招抚为主,主要是和亲、册封、内徙,还有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元朝设立宣政院;建立驿站制度部署了大量军队屯田、册封、联姻、因俗而治等
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实行州县、八旗并存制;盟旗制;沿袭土司制度,后来进行“改土归流”西北设伊犁将军、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西南地区设办事大臣封爵、给俸、年班朝觊、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旅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旅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旅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3 . 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表现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________,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贵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________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________》,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2022-06-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前案)
4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原因
(1)历史因素
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________、文化上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情感上________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③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________________,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2)现实因素
①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________形式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________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022-06-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前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国家一统之盛,超迈前古”。满洲八旗作为“国之根本”,由皇帝直接统辖,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外藩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藩部”地区保留了原有的扎萨克制、伯克制和政教合一制,同时国家也通过盟旗制度和设置驻防大臣等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国家对内藩蒙古实现了直接管控,在西南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中央设立理藩院专司“藩部”事务,其制定的《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开创了民族立法的先河。对于大小和卓等叛乱,清政府坚决打击;对于勤政爱民、守土固疆的王公,则授予高官厚禄。

——摘编自《大清会典》《清史稿》

材料二   民族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至于如何实现自治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在苏联,列宁主张“民族自决”并领导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在中国,中共二大提出在蒙古、西藏、回疆成立“民主自治邦”。1927年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宣言承认内蒙古民族有自决的条件”,并将自决权理解为分立权。1931年共产国际进一步指示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对国内各民族…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1947年中共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一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摘编自彭谦等《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问题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2022-06-04更新 | 39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A.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民族平等与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2022-05-31更新 | 34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政治协商制度:简述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发展概况。
(1)正式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_____________和各级__________。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合作和__________制度正式确立。

(2)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八字方针:__________________。解决了民主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确立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3)新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共提出16字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协商制度被写入宪法,走上了_______化轨道。
2022-05-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前案)
8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概况。
(1)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_______________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___________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正式建立。

(2)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_____________组织形式。
(3)作用和地位被削弱:原因是:1957年后,________斗争扩大化,“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
(4)遭到破坏和挫折:“________”十年。
(5)恢复和完善:“________”结束后。
2022-05-3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前案)
9 .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2-05-30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10 .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规定∶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居住与迁徙、人身等自由,有爱护和保护公共财产、依法纳税和服兵役等义务。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分析这种政体确立后对德国和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为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我国又颁布了什么法律。
2022-05-20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