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2010年12月,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举行90寿辰宴会。张老将自己过去的90年分为“求生”“求安”“求得”三个阶段。与其三个阶段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反右派斗争、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B.八一三事变、“一月革命”、浦东开发
C.五卅运动、米棉之战、“一月革命”
D.“四一二”政变、上海解放、宝山钢铁公司建立
2022-03-27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一中2022届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2 . 自1978年宪法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993年宪法修正案从经济改革、政治发展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调整。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新时期的法制发展历程
A.使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B.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完成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D.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艰难历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目标既是新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坐标,也是把握和推进新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指针。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是要把握好行政管理体制和流程的本质联系,辩证处理简政放权与有效管制之间的关系,使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集中体现为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既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基础上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紧密结合,深化和拓展了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机结合,正是政府运行的价值取向与规则取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有机结合;是政府的宗旨目的及其实现方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彤《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4 . 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从这三个角度展开,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