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自春秋时期“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开始,后代历朝都有廷议(朝议、集议)制度。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胜利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仍在丰富和拓展着协商民主的形式和内涵。材料可用于说明,中国的政治文化具有(     
A.“明德”的传统B.“革故鼎新”的特征
C.“和合”的精神D.“敬天保民”的情怀
2023-03-22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1949年,各民主党派均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后来,各民主党派均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进自己的章程。材料表明中国(     
A.党派监督职能正在消失B.民主党派失去存在基础
C.爱国统一战线范畴扩大D.多党合作基础日趋坚实
3 . 1948年11月3日,民主党派人士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中共中央予以书面答复,具体情况如表。从中可以看出(     
序号民主党派人士建议   中共中央书面答复
1增加“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同意
2将“平津教授”可改为“全国教授”同意 但仍应以平津教授为主要
3将“南洋华侨民主党派人士”可改为“海外华侨民主党派人士”同意   但仍应以南洋为主
4将无党派民主人士单列
一、单位
同意
5变更建国程序同意
A.中国式协商民主制度的雏形出现B.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了胜利
C.中共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D.民主党派意见均被中共认可并采纳
2022-12-16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人曾回忆:“当时,李济深、何香凝、程潜、张治中等民革领导人,都是‘通天’干部,他们都可以找周总理,甚至向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反映情况,交换意见。而且李维汉等统战部领导同志经常去看望他们并征求意见,周总理有时也到他们家中去。”这反映出(     
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贯彻
C.中共接受民主党派意见D.民主党派具有特别权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上,一些起义的国民党将领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这引起部分委员的议论。对此,刘少奇表示:“我们共产党就是凡事对人民有利则干,对人民不利则不干…选不选他做政府委员,这是唯一的标准。”这表明(     
A.国民党统治遭到民众排斥B.新中国民主制度与西方不同
C.政协选举体现人民的利益D.政协是现代中国的制度创新
6 . 中国共产党在《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中,特别邀请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些是前清翰林学士、老同盟会会员,有些是从反动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高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有些甚至还是昔日战场上的对手。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体现了
A.民族平等精神B.人民至上精神C.依法治国精神D.民主协商精神
7 . 进入21世纪,西方的“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都显示出制度弊端。在2017年世界政党大会上,多国领导人普遍表示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政党的成功经验对于他们领导自己的政党和促进本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见
A.中国政党制度能纾解人类政党难题B.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得到西方国家认同
C.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较大D.国际社会均在效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协商民主”的概念,但也存在着许多蕴含或体现协商元素的实践。朝堂议事机制就是我国古代王朝统治者们所实施的一种听政议政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各个王朝统治者们为解.决事关国家或民族重大问题,以及其他统治事宜而开展商讨的一种决策机制。虽然这种机制涉及的仅仅是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少数人,是一种内输式的、精英阶层的协商,但仍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除了这种发生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传统协商机制之外,还有诸多发生在官府和百姓之间的协商机制,主要包括官府与百姓之间对话的官民对话机制、民间人士评议治国事宜的庶民议政机制、谋士说客建言献策的游说论证机制。这些机制发生与存续的政治环境多数是专制统治制度,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系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但是这些机制的运行也确实为广大百姓谋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合法合理的利益。

——摘编自杨守涛《我国古代协商传统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协商政治”是从追求“议会协商”开始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晚清政府对其政治体制进行了一次革新,试图通过立宪改革来挽救其败亡的命运。谘议局与资政院就是立宪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们是清政府试行议会、开放政权的第一步。谘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满足了新式士绅阶层参与政治的愿望,为“制度化容纳民意”提供了参考和实验平台。清政府被推翻后,承担向议会政治过渡职责的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终止了自身的历史使命。中华民国成立后,乱象丛生。社会对以武力为手段的革命空前崇拜,认为革命是“救亡图存、解决内忧外患的根本手段”,而勃兴于晚清后期的“协商政治”精神在“革命与反革命”的语境中被湮没,之后又在早年国民党的一党训政体制中彻底沦为边缘角色。

——摘编自周巧生《近代中国“协商政治”的制度渊源探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注意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将协商融入政治生活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通过有效协商开展合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协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达成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共识,从此“政治协商”承载了国人对战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下和平建国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协商会议虽未落地生根,但这种集众家之长、和平协议国是的传统却被中共和民主党派继承下来,并在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发扬光大,直至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摘编自张晓《浅议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协商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协商政治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实行协商民主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极为重视党在建立和巩固工兵民主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他提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要根据不同的革命任务提出具体的政治口号,建立与同盟者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联盟。针对中共临时中央盲目追求下层群众统战工作,毛泽东提出不能因为中间阶级的暂时性而否定其作为革命力量的存在,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回到革命阵营中,重视中小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   对于1954年宪法草案,人民政协在北京组织了有500多人参加的17个讨论组,在各大行政区、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组织了58个讨论单位,参加讨论的共有8000多人,提出修改意见近6000条。人民政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在遵循政治现代化、政权民主化等国家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功能优势,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阶段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房宁《民主的中国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统一战线理论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政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贡献,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人民政协”成立的历史条件。
2021-06-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