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协商民主”的概念,但也存在着许多蕴含或体现协商元素的实践。朝堂议事机制就是我国古代王朝统治者们所实施的一种听政议政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各个王朝统治者们为解.决事关国家或民族重大问题,以及其他统治事宜而开展商讨的一种决策机制。虽然这种机制涉及的仅仅是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少数人,是一种内输式的、精英阶层的协商,但仍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除了这种发生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传统协商机制之外,还有诸多发生在官府和百姓之间的协商机制,主要包括官府与百姓之间对话的官民对话机制、民间人士评议治国事宜的庶民议政机制、谋士说客建言献策的游说论证机制。这些机制发生与存续的政治环境多数是专制统治制度,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系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但是这些机制的运行也确实为广大百姓谋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合法合理的利益。

——摘编自杨守涛《我国古代协商传统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协商政治”是从追求“议会协商”开始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晚清政府对其政治体制进行了一次革新,试图通过立宪改革来挽救其败亡的命运。谘议局与资政院就是立宪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们是清政府试行议会、开放政权的第一步。谘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满足了新式士绅阶层参与政治的愿望,为“制度化容纳民意”提供了参考和实验平台。清政府被推翻后,承担向议会政治过渡职责的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终止了自身的历史使命。中华民国成立后,乱象丛生。社会对以武力为手段的革命空前崇拜,认为革命是“救亡图存、解决内忧外患的根本手段”,而勃兴于晚清后期的“协商政治”精神在“革命与反革命”的语境中被湮没,之后又在早年国民党的一党训政体制中彻底沦为边缘角色。

——摘编自周巧生《近代中国“协商政治”的制度渊源探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注意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将协商融入政治生活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通过有效协商开展合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协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达成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共识,从此“政治协商”承载了国人对战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下和平建国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协商会议虽未落地生根,但这种集众家之长、和平协议国是的传统却被中共和民主党派继承下来,并在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发扬光大,直至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摘编自张晓《浅议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协商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协商政治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实行协商民主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双十协定》签订后,国民党军队虽然继续东进和北上,但在与中共的较量中并未占据优势地位。19451222日,美国总统特使赴华调停国共冲突,主张“尽速以‘和平民主’的方法达到‘中国之统一’”。美、苏、英三国外长会议发布公告,认为中国“内部冲突之停止”及民主党派广泛参与政府,“均属必要”。次日,国民党政府宣布于1946110月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会议代表由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民盟和社会贤达各自推选出的总共38位代表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大会规定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党在国府委员中只占二分之一,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用政治方法解决政治纠纷,以保持国家之和平发展”,“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最后,各方代表在《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中,对建军原则和军队整编办法等达成一致意见。

——摘编自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499月,由中共发起和领导的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讨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19499月,由中共发起和领导的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讨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事宜。来自45个参加单位的662名代表均由中共中央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协商确定。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国旗、国徽、国歌等。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从此,政协会议在中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范前锋、毛磊《人民政协与国民参政会及“旧政协”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6年政协会议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946年的政协会议相比,1949年政协会议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05-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极为重视党在建立和巩固工兵民主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他提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要根据不同的革命任务提出具体的政治口号,建立与同盟者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联盟。针对中共临时中央盲目追求下层群众统战工作,毛泽东提出不能因为中间阶级的暂时性而否定其作为革命力量的存在,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回到革命阵营中,重视中小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   对于1954年宪法草案,人民政协在北京组织了有500多人参加的17个讨论组,在各大行政区、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组织了58个讨论单位,参加讨论的共有8000多人,提出修改意见近6000条。人民政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在遵循政治现代化、政权民主化等国家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功能优势,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阶段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房宁《民主的中国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统一战线理论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政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贡献,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人民政协”成立的历史条件。
2021-06-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