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三年来,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各界人民组织起来办全国选举工作的条件已经成熟。”毛泽东在此阐释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的原因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理由
C.社会主义宪法颁布的条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的背景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着力进行民主建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当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用史实予以说明,并简述其影响。

3 . 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下图是杨之光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高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915日至2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来自全国的1141位人大代表出席大会,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材料三   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图(a)会议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其职能在1954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b)所示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中共“进京”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是否考出了好成绩?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6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2019-01-30更新 | 1761次组卷 | 49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
7 .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摘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十月革命为例,回答新中国成立有哪些“震撼世界”的重要影响。

材料二   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
人数964853241313442
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7%23.86%

——北京市档案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材料三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规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
人数964853241313442
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29%7.39%2.27%23.86%

—北京市档案馆

材料二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规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

9 . 毛泽东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A.解放后共同筹建新中国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D.文化大革命中制度破坏
10 .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