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1962年,溥仪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此处“集体皇帝”的说法意在强调,溥仪当时
A.已当选为人大代表
B.被指定为政协委员
C.成为一名普通公民
D.梦想重新登基称帝
2 .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3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5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ꞏ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6 .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 . 阅读下面的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情况表

关于上述表格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C.巩固了国家政权
D.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018-04-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
8 . 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图3所示的会议通过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9 . 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故事书、越剧、话剧、相声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营造舆论氛围
B.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10 .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一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一《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材料三: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材料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和“坚强的领导”的具体内容。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哪一突出问题?
(4)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