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主要政治目的是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020-11-15更新 | 686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当有人提出是否可以把政协搞成国家机关时,毛泽东坚决反对并说:“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这不等于不重视它,而恰恰是重视它。共产党就是党派,也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确立
3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民主政治形式进行探索的情况简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B.民主革命时期不同民主政治制度的任务与作用高度一致
C.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性质完全一致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2020-06-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r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辅——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据何教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
5 .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


(l)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起源时间是什么时候?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的诞生”建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该政权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怎样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
20-21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名校
6 .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项目 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
人数668274284100636030177147
比例54.48%22.85%23.16%8,16%5.14%4.89%2.45%14.43%11,99%
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7 .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记者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新中国成立时你20岁,1954年你作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文革”期间,被错划为“右派”,遭到了红卫兵的抄家、批斗;“文革”结束后,恢复名誉,并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退休,但仍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余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届人大代表,你见证了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你认为新中国政治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2)“文革”期间你被抄家、挨批斗,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步伐加快,你认为主要表现有哪些?(列举2例说明)
2020-01-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2020-01-01更新 | 531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休。

第4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的三次“大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出自中国近代哪部法律文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地位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形成了哪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019-02-0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