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1953年1月,中共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召开由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和行动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基本建立B.我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全国人大的召开具有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021-04-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休。

4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的三次“大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这部法律出现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形成了哪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021-03-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是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 . 政治变革、制度创新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主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湖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194910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
2021-0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各地选举的基础上,共选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人,其中妇女代表147人,占总数的11.99%;少数民族代表177人,占14.44%;共产党员668人,占55.48%;非中共人士558人,占44.52%”。这一选举结果反映了
A.民族自治的真实性B.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C.人民民主的广泛性D.多党共同执政的理想
7 . 下表为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这表明
类别政府民主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
人数964853241313442
比例(%)5.113.412.274.5530.1113.467.397.392.2723.86
A.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完善B.实现了直接民主政治
C.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8 . 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是指
A.八七会议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
9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自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自童光政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
10 . 1954年全国21万多个基层选举单位进行选举,登记选民为3.23亿人;全国共选出566万多名基层代表;这些代表再召开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1226名全国代表。这一实践反映新中国的
A.政治协商制度B.村民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