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最有可能是
A.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数据
2 . 观察下列图片。图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③《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④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019-08-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大连市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题
4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过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对于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5 .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实现“民治”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情况?它对政治建设有何危害?

2019-07-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卷: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6 . 有学者将新中国的人大制度的变迁粗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4~1957年)第二时期(1957~1978年)第三时期(1978年~)。其中第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开始确立
B.曲折发展
C.遭受破坏
D.恢复发展
7 . 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不断发展,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分别列举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其目标是什么?作出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请列举这一时期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项举措。
(4)21世纪,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对中国和世界分别有何意义?
(5)21世纪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07-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民主意识缺乏的现实下所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能兼顾政治变革的理想与现实,保证了新旧政治社会秩序在稳定中实现有序过渡。但随着国内外时局的演变,近代中国民主化道路却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政治民主化走上了困顿迷茫、充满曲折的艰辛历程。

——《“五四”前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困境》

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尊重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也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辛亥革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民治”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新中国初期是怎样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9 . 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
A.普遍推行村民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9-07-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历史试卷
10 .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该《章程》出台的背景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B.人民政协开始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诞生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2019-07-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区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