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鼓励全国人民开展讨论,一场全民大讨论以最快速度在全国展开。讨论持续了两个多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人之多,收到意见118万条之多。这说明1954年宪法(     
A.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B.内容具有广泛适用性
C.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2022-07-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我国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制定。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委员长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意见。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增加以网络的方式征求意见。这一发展过程
A.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1-04-01更新 | 1048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D.颁布于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1949年B.1954年C.1982年D.1999年
6 .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2021-11-26更新 | 337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也意义非凡。该宪法体现的原则有
A.议会至上和自由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和人民主权原则
C.三权分立和法律至上原则D.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8 .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选自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开幕词中的“里程碑”体现在会议
A.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C.确定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9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650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而在66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也同样意义非凡。以上法律均体现的原则有
A.议会至上和自由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和人民主权原则
C.三权分立和法律至上原则D.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