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走的是(     
A.“国家一宪法—政党”的道路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2022-12-14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2 . 1954年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宪法草案先后举行了七次正式会议进行讨论。期间,政治协商会议组织了各方面人士八千余人参加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近6千条。宪法草案公布后,全民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这一史实全面体现了
A.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B.全国人民对新宪法的拥护
C.起草宪法工作的艰巨性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原则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54年宪法“承载了近代以来中国民主建国的理想,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反映了过渡时期人民大众对民主、法制、自由、幸福的向往。这部宪法的颁布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入新阶段
D.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
2022-03-06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12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4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体现的原则是
A.人民民主B.社会主义C.民主集中制D.权力制约
6 . 在全国政协1954年宪法草案座谈会上,有意见主张应该把一百多年的革命概括地写一下;还有意见提出应该增加“凡依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准予继承"的规定,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手工业者、农民等的土地及其它生产资料的继承问题。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宪法制定应考虑当时的经济关系B.这些意见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C.对革命成就概写的想法并不正确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立宪的背景
7 . 毛泽东谈到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时说:“最先是中共中央起草,然后是北京五百多高级干部讨论,全国八千多人讨论,然后是三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千多人又讨论。”他意在强调宪法的制定体现了
A.社会主义原则B.内容的广泛性C.人民民主原则D.适合中国国情
8 . 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
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
9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B.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D.都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0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65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