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奠基”主题的是(     
A.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
2022-07-05更新 | 745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2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摘编自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途径。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两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0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这部法律的颁布
A.肃清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余毒B.实现了婚姻自由与男女平等
C.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婚姻制度D.适应了社会变迁与发展需要
2021-03-28更新 | 542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符合历史潮流的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由朝廷直接委派县令、县尉、县丞等,规定以军功的大小分赐土地,并依据军功为分封新贵族的主要标准,废除田地的封疆阡陌,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变法改制不仅为当时秦国作出贡献,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制度的深远影响亦不可低估。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请来孔子做变法的旗手,把自己从西方学来的种种东西全都挂到了孔子的名下。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出现,成为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社会力量,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但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的“制度创新”,从“历史潮流”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
(2)阅读材料二,写出康有为“请来孔子做变法旗手”的著作名称,结合所学指出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的含义,并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的原则,并概述新中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路径,从民族复兴角度概括改革开放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
2019-03-03更新 | 1058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B.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它维护了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D.它适合中国国情,从未被修改
7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B.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
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9 . 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
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
10 . 下列选项中和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确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2-02-22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