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据此可知,“这个宪法”(  )
A.指的是《共同纲领》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D.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意见共138万条。材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1-03-1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据此判断,“它”
A.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B.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D.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1-02-05更新 | 26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比例统计表(部分)
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
人数668274284100636030177147
比例54.48%22.85%23.16%8.16%5.14%4.89%2.45%14.43%11.99%

A.促成了多党合作政协制度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彰显了直接民主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宪法起草委员会从3月23日至6月11日举行了七次正式会议,组织了各方人士八千余人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5600多条;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对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历时三个月,全国人民对宪法草案共提出52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一过程突出说明,该宪法的制定
A.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
B.突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C.融合了外国宪法精髓
D.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
6 . 1954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提出后的几个月里,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说明1954年宪法
A.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是新中国直接民主制度的产物
C.得益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其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A.B.C.D.
8 . 《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
2019-03-03更新 | 105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9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会议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19-02-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锡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中讲到:“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召开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66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