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区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4年宪法“承载了近代以来中国民主建国的理想,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反映了过渡时期人民大众对民主、法制、自由、幸福的向往。这部宪法的颁布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入新阶段
D.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
2022-03-06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 ”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B.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2021-04-29更新 | 195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据此判断,“它”
A.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B.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D.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1-02-05更新 | 26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B.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
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6 . “它”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总结了新中国社会改造与社会建设的经验……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最高政治法律标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宪法”。材料中的“它”
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首次提出人民民主原则理念D.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2020-08-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  )
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
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2020-04-27更新 | 58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20-03-24更新 | 495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白蒲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
9 . 据下表所列内容判定该法律文献是
第七条国家保护合作社的财产,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并且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
第九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国家通过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逐步扩大劳动就业,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确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2020-01-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年高二12月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