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2021-09-04更新 | 183次组卷 | 1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我国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进行了局部修订,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适应。最初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A.1949年3月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1949年9月 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C.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D.1956年9月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 .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2019-12-14更新 | 228次组卷 | 3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宪法”的制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宪法草案(初稿)的提出与讨论,先后举行了七次正式会议进行讨论;第二阶段是宪法草案的公布与全民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全国人民关于宪法草案的意见有52万多条。这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
A.具有开放性与民主性
B.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
C.表现出程序繁琐复杂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6 . 著名报人徐铸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喜的日子,第一部人民的宪法将诞生了!仑儿来信,说我参加决定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个大会一开国的政协和第一次全国人大,是莫大的光荣。”日记中提及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A.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初步形成了政治协商制度
C.体现中共八大的探索成果
D.确立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7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B.扩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D.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9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