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制定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D.促进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2 .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走的是(     
A.“国家一宪法—政党”的道路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2022-12-14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3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1957年,依据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731件。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A.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B.以法律确保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
C.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
2022-11-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根据以上材料可知(     
A.建国初期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B.宪法规定了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D.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2022-11-16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中国,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这揭示中国共产党组织与人大的关系是(     
A.共产党组织带头做守法楷模B.共产党组织包办人大工作
C.共产党组织接受人大的监督D.共产党组织领导各级人大
2022-10-31更新 | 374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6 . 下图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摘录。这体现出(     
A.基层民主制度得到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依法治国成为治国总纲
7 . 1949年《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到了1954年时,新制定的宪法草案中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刘少奇在宪法草案报告中亦指出“宪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据此可知,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消除了国家内部阶级矛盾
C.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展D.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
8 . 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要实行社会主义原则,是不是在全国范围内一天早晨一切都实行社会主义呢?这样形式上很革命,但是缺乏灵活性,就行不通,就会遭到反对,就会失败。”由此可知,毛泽东此言意在说明,宪法的制定(     
A.须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B.要克服保守主义的倾向
C.应符合过渡时期的国情D.必须由党中央全程参与
9 . 如表是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的四条内容,是约法中最为基本的条款。以下基本条款(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①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②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意志
③规定了行使中华民国统治权的机构和官员   ④规定了人民享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