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核心理念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普遍的、法的统治,树立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古希腊法治论的基本追求。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法律尊严的思想和行动,表达了他坚定的法律信仰。柏拉图晚年从人性的贪婪与自私、选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角度出发,提出以法律对统治者加以约束。他说:“我现在要以法律的仆人这一术语来称呼那些通常被称为统治者的人。”……他把法治的有无提升到国家存亡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在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权力已经被套上了法律的枷锁。

——孙季平《民主共和法治——古希腊罗马权力制约三大要义》

材料二   经过 1911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 年的又称“天坛宪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4 年的又称“袁记约法”的《中华民国约法)》、1917 年的又称“民六宪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9 年的又称“安福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3 年的又称“贿选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1925 年的又称“段记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案》。中华民国不仅没有奠定和巩固五族共和、南北统一、民主宪政的政制框架,反而被国民党一党训政的党国体制所取而代之。

——张耀杰《民国初年的宪政挫折》

材料三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 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代希腊罗马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法治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民国宪法实践的命运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律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法制不断发展完善的条件。
2020-05-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经济建设已大规模展开B.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3 .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B.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三大政治制度确立
D.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临时约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体现的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法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1)罗马成文法的起源是什么?

材料二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国家权力机构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   


图1《共同纲领》

图2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4)图1所示的文献是在什么背景下由哪一机构颁布的?在当时具有什么法律地位?

(5)图2所示的文献是哪一年颁布的?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2018-11-01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
A.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
C.“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
D.宪法制定的条件尚不够成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

材料二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把封闭古老的中国推上了近代的征程,从此揭开了中国近代的用之,因而在沉闷宁静的思想界掀起了阵阵波澜。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之——洪仁玕,为了巩固太平天国的领导政权,写下了政治巨著《资政新篇》,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努力寻求拯救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途径,为中国寻找民族独立和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摘编自《浅析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材料二   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政治成果,防止袁世凯上台后倒行逆施搞封建复辟,南京临时政府迫切希望制定一部国家根本法来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明确规定人权“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并在第二章“人民”部分规定了广泛的权利就权力分立与制约原则而言,《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试图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韩大元《辛亥革命与宪法学知识谱系的转型》


(1)拫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仁玕创作《资政新篇》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临时约法》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关中国的表述有关世界秩序的表述
五四宪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已经获得成就,今后将继续贯彻。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
七五宪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我们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同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加强团结,互相支援;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争取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反对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引自许章润、翟志勇主编《历史法学——家国天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两部宪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区别产生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政治文明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 是“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才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全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 (1937年10月)

材料二   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开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次大会。最要者为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及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

——节选自《竺可桢日记》(1949年9月30日)

材料三 三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维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恩来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节选自《竺可桢日记》(1954年9月20日)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内涵,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
(2)材料二中记载的会议体现了哪些精神?评价这次会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的发展,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0-10-13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