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摘编自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途径。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两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
2 . “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借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经验,而且也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与此同时,"五四宪法”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且结合当时过渡时期的特殊国情,吸收外国经验,以世界性的眼光确立了中国式的风格。据此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宪先河
C.彰显了制宪主体的广泛性特征D.坚持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2021-09-19更新 | 423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 .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指出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质属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