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制定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D.促进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2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摘编自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途径。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两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
3 .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上层建筑的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其标志性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政协《共同纲领》的颁布
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4 .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下列史实佐证了这一说法的是(       
①《文官考试法草案》的颁布                                 ②“三三制”原则在抗日根据地的实行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要实行社会主义原则,是不是在全国范围内一天早晨一切都实行社会主义呢?这样形式上很革命,但是缺乏灵活性,就行不通,就会遭到反对,就会失败。”由此可知,毛泽东此言意在说明,宪法的制定(     
A.须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B.要克服保守主义的倾向
C.应符合过渡时期的国情D.必须由党中央全程参与
2022-10-0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奠基”主题的是(     
A.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
2022-07-05更新 | 745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制宪权的正当性,集中表现在作为制宪权主体的人民获得国家政权的事实。新中国的民主内涵首先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进而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等各方面事务。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制定者们承继了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文件,延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一些重大的制度设计还参考了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等国外经验,并根据本国实际作出慎重选择。

——摘编自韩大元《“五四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

材料二   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取决于对法典观念的合理定位,即需要服务于实践的考虑,不宜为了追求体系建构而破坏已经形成的法律体制的基本框架;以服务于司法实务为主要考虑因素,注重提供具体规范;应遵循汇编式、重述式的法典观念。中国的民事立法需要通过法典编纂来实现民事立法的科学化,补充制度缺漏。民法典编纂清晰界定了立法与司法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建构合理的中国民法的法源体系。

——摘编自薛军《中国民法典编纂:观念、愿景与思路》


(1)结合材料一,归纳“五四宪法”颁布的历史条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理念及其历史意义。
8 . 如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在西藏得以成功实行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和西方议会制度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A.AB.BC.CD.D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 -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


续表


——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0 . 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概况
1954年3月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
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
1954年9月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