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这就是著名的“四面八方”政策。这一政策
A.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
B.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C.为稳定社会秩序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保障
D.为发扬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基
2 . 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3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自治区的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4 . 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司马文森记录了《共同纲领》的讨论过程:“初步草案提出了,100多位筹备委员就分开成为许多不同的小组,按照不同性质内容,逐条逐句逐字来讨论,三番五次地谈了又谈,改了又改。就这样,足足忙了快有3个月时间。”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B.新政协代表来源的广泛性
C.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D.协商的平等性、充分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发生于1953年的是(     
①颁布《共同纲领》②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
6 . "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
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
C.为之后新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确立
7 .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
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B.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
8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的历史地位是
A.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C.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9 .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3次组卷 | 55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