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这就是著名的“四面八方”政策。这一政策
A.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
B.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C.为稳定社会秩序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保障
D.为发扬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基
2 . 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3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自治区的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4 . 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司马文森记录了《共同纲领》的讨论过程:“初步草案提出了,100多位筹备委员就分开成为许多不同的小组,按照不同性质内容,逐条逐句逐字来讨论,三番五次地谈了又谈,改了又改。就这样,足足忙了快有3个月时间。”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B.新政协代表来源的广泛性
C.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D.协商的平等性、充分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发生于1953年的是(     
①颁布《共同纲领》②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
6 . "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
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
C.为之后新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确立
7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1954年宪法B.民主革命纲领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8 .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
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B.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
9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B.民主革命纲领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的历史地位是
A.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C.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