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特点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其本质是团结和合作,各政党之间既不争权夺利,也不互相倾轧。”材料中“这一制度”指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
2022-11-27更新 | 3123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53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拥有7600万会员,195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拥有1300余万会员,1957年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拥有3400万会员,1957年加入合作社的农民社员人数为1.62亿,同时类似的知识分子、学生和少先队等组织也相继成立。这些社会组织的成立(     
A.体现了我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扩大了政治协商多党合作的基础D.使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4 . 1956年,某位参加中共八大的代表在谈到参会心得时说:“各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是我国具有比较丰富的现代文化知识的人们。也就是说,他们在许多事情上比较内行,能够看到外行人看不到的问题,提供外行人不能提供的建议和批评。”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各党派(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密切开展党内合作
C.深入基层,为民发声D.广泛团结知识分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党与非党民主人士的合作问题。在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团结、建设、进步”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
A.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B.表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C.是基于建国初期的客观实际情况
D.反映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成就
2021-11-21更新 | 390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央政府任职情况》。任职比例变化实质反映出
届数中央政府、
国家副主席
政务院、国
务院副总理
国务院组成
部门正职领导
在政府系统
任职比例
总数民主党派人数总数民主党派人数总数民主党派人数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协)
5243321339%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
1010037918.8%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大)
2016039712.3%

A.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民主党派失去了革命性D.新型政协制度已经形成
7 .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意在强调
A.不断发展、完善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D.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
8 . 相对于近代中国而言,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政协委员不因职业和党派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议论权。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这反映出人民政协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
C.促使各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D.开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9 . 1954年宪法指出:“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
A.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B.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C.宣告了中国进入了多党派联合执政的新时期
D.宣布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10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
A.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B.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