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被誉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下列条文,按其写入宪法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A.④③①②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②①
3 . 下图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面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文革的错误干扰
4 . 下图表格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B少数民族聚居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国后先后建立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C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D1997年全国人大提出“依法治国”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A.AB.BC.CD.D
5 . 改革开放后我国依法治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最早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6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7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关于这部宪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明确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规定人民政协的统战组织性质

8 .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请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

(1)结合材料一指出相关的19世纪以来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2)材料二中都是发生在北京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请你任选材料二中的两幅图,指出事件名称,并对所选其中之一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材料三:北京也见证中国外交舞台的纵横捭阖,风起云涌。

(3)材料三中都是发生在北京的重要外交事件,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日关系的变迁。依据材料说明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8-01-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
A.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C.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0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被写进宪法是在:
A.1954年
B.1982年
C.1999年
D.2002年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