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入宪法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开启法治建设的历程
C.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确立中国的政治制度
2 . 在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总能看到对古代法律智慧的传承和发展,其中符合“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表述的是(   )
①宪法经过多次修订   ②民法典的颁布执行   
③多部法律依法废止   ④坚持法律公平原则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2-16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
3 . 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
时间法律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合计
第五届人大(1978年3月—1983年6月)411960
第六届人大(1983年6月—1988年4月)471663
第七届人大(1988年4月—1993年3月)602787
第八届人大1993年3月—1908年3月)8532117
第九届人大(1998年3月—2003年3月)201232
总计253106359
A.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
C.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宪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法典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1804年由拿破仑政府制定并实施。《民法典》共2281条,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国《民法典》书影及内容节选:

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1123条凡未被法律宣告为无能力之人均得订立契约;

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材料二   在民法典中把古代罗马法——它差不多完满地丰现了马克思称为商品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巧妙地运用于现代的资本主义条件……以致这部法国的革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

——摘编自《正田因故斯洗集》(第3卷)

材料三   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一个“典”字折射出整个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融入民法典,引领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明确禁止高利放贷。

——摘编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所蕴含的法律原则及颁布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时的主要有利因素和内容特色。
2022-02-04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复习03法律与教化【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5 .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表明
A.国家法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B.党内民主集中制被破坏
C.“依法治国”方针已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选举开始实行
6 .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开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俅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这一事件反映出中国
A.立法进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B.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C.继续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
7 . 下表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序言
第一章 总纲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A.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B.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法治原则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8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0-11-11更新 | 349次组卷 | 26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9 .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019-11-01更新 | 50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9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1226日,在对试行法进行修改的基础上,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部法律较之于试行法有了重大进步:一是内容更加科学。《环境保护法》坚持了大环保的理念,增加了“改善环境”的规定,反映了现实需求;明确了环境监管体制,对监管部门、监管职权的规定更加明确;克服了试行法政企不分的问题;建立了环境监管的基本制度,如环境标准、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等;初步建立了环境法律责任体系框架。二是立法技术显著进步。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的环境法学研究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其体系性显著增强,制度规定和表运更加合理,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考虑。

——摘编自郭兆晖《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的作用。
2022-05-10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10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之【年度热点】知识与命题深度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