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2018-12-06更新 | 779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零班、培优、补习班)
2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 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进行五次修正,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随时代进步不断完善D.法律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4 .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实际上,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至今,中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5 .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A.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C.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2019-06-28更新 | 550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1
6 .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20世纪90年代,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由此可知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
7 . 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A.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C.依法治国的正式确立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与发展
2021-01-13更新 | 262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0年前后,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1982年宪法。1998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代替了10年前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表明(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B.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D.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9 .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B.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2020-11-19更新 | 48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些法律内容都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B.保护和承认多种所有制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D.在各方面超越“五四宪法”的水平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