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新中国某部法律中提到:“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该法律应该是: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1954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 . “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核心理念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普遍的、法的统治,树立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古希腊法治论的基本追求。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法律尊严的思想和行动,表达了他坚定的法律信仰。柏拉图晚年从人性的贪婪与自私、选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角度出发,提出以法律对统治者加以约束。他说:“我现在要以法律的仆人这一术语来称呼那些通常被称为统治者的人。”……他把法治的有无提升到国家存亡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在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权力已经被套上了法律的枷锁。

——孙季平《民主共和法治——古希腊罗马权力制约三大要义》

材料二   经过 1911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 年的又称“天坛宪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4 年的又称“袁记约法”的《中华民国约法)》、1917 年的又称“民六宪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9 年的又称“安福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3 年的又称“贿选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1925 年的又称“段记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案》。中华民国不仅没有奠定和巩固五族共和、南北统一、民主宪政的政制框架,反而被国民党一党训政的党国体制所取而代之。

——张耀杰《民国初年的宪政挫折》

材料三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 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代希腊罗马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法治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民国宪法实践的命运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律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法制不断发展完善的条件。
2020-05-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由如图所示委员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
A.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B.确立了中国历史上新型国家的架构
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D.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2020-02-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为了更好的宣传宪法,国家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之所以确定12月4日这一天,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下列关于这部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A.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B.它确定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C.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适应了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
2018-03-14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5 . 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的讲话
A.是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垂拙上提出的B.是对毛洋东思想的合理纠正
C.提山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D.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乍程
6 .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
A.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民主监督机制B.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7 . “文革”后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表明
A.要建设“有法可依”的法律体系
B.要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要营造“执法必严”的执法氛围
D.要增强“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
8 .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   二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人民日报》刊印(1949年10月1日)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在政治制度建立上和中国古代的“革命”相同之处。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孙中山曾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逝世前推动的国民革命所取得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解放南京”的战役和“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据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筹建新中国的会议、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建设中国“政治文明”的原则是什么?
9 . 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法律巩固社会发展的成就
C.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
2019-12-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 □□□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请回答:

(1)如果你是材料一的文本编辑,请依次补全所缺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如何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的?

(3)材料三中“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的“宪法”是哪一年由哪一机构制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其他成就。

(4)综观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2018-05-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