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这体现了
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②在总体上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③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④改变了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依据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两个月后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司法部,随后的几年内又相继通过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婚姻法在内的一批基本法律。这些举措(     
A.反映出国家职能的逐步拓展B.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C.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D.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3 . 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可见,我国宪法修订具有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曲折性
D.时代性
2019-01-22更新 | 366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八二宪法见证了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此后随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1978年宪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同当时的情况和国家生活的需要不相适应1982年宪法的起草、制定,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文件为重要依据。在宪法制定过程中,不仅在宪法修改委员会内充分发扬了民主,多次深入讨论,集思广益,而且多次广泛地征询了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的意见,多次广泛征求了党外人士、各类专家的意见,并发动、组织亿万群众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全民讨论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也非常注意收集各国的全套法典,当时仅宪法就收集了35个国家的。我国是个大国,人多,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因此,1982年宪法在制定过程中,考虑到了各种不同情况,没有一刀切如关于劳动权,宪法草案最初只作了原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摘编自刘荣刚《1982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及其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2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1982年宪法制定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
2023-02-1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20年5月,我国一部法律写道:“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本法”。这部法律(   
A.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B.体现了民事法律成就
C.是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大法D.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
2023-02-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D.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制定的各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改、合并和编纂,如:1998年修正的《收养法》、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2017年的《民法总则》等。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旨在全面继承中国现存法律成果
C.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D.系统整合了现有的民事法律法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成就。这说明(     

时间

名称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共十五大召开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1997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反分裂国家法》

A.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B.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
C.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三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

10 .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表明
A.“依法治国”方针已经写人宪法B.亟待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体系
C.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D.领导人的专制作风得到了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