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此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发生在同年的大事有
①欧元正式问世
②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③“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
④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 . 下表为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比较(部分条款)。据此可以推知
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
第一百零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第一百零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A.两部宪法内容完全相同B.两者产生背景基本类似
C.后者借鉴前者部分条款D.两者性质发生质的变化
3 .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
①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 . 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
A.说明全国人大开始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最终确立
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表明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展开
2020-03-02更新 | 297次组卷 | 24卷引用:【省级联考】全国百师联盟2019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

5 .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21-09-22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点01法治
6 . 下表所示为我国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1993年宪法修正案
序号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
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等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A.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B.凸显了宪法的根本地位
C.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D.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2021-06-08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其意义是(  )
A.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B.把党的思想转化为国家的思想
C.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D.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
8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21-01-21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曾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需要用法律加以现固。法律是国家引导改革、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这体现的新时期中国的治国理念是
A.依法治国B.宏观调控C.依法执政D.民主立法
10 .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二百三十多部重要法律,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C.表明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