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
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
229部682部7000余件600余部200余部

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
2021-12-16更新 | 358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凯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后我国立法经历了四个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第一阶段新增了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环境保护法等;90年代的第二阶段新增了一批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而到了2010年至今第四阶段我国立法工作呈现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的新特点。这反映了我国
A.立法理念不断更新B.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C.法制建设亟待完善D.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2022-01-03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B.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
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4 . 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
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
5 . 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的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说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社会主义法制发展到完备阶段
C.依法治国成为党的“治国方略”D.法治成为世界各国的治理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A.新时期的法制不断完善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2022-12-05更新 | 321次组卷 | 6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7 .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B.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以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摸着石头过河”
2020-12-06更新 | 534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
时间发展进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依据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A.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10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
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初步奠定法律制度基础
2022-01-09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