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2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些成就表明
A.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B.民法典取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D.中国的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正式确立
2 . 下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1954年宪法目录序言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更加重视公民的权利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向
C.凸显了保障人权理念D.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
3 . 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2021-08-20更新 | 688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再次修改选举法,明确规定我国城市与乡村按照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历史上曾出现过城乡代表的比例是8比1、4比1、1比1……城乡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的变化反映出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政治渐进式发展
C.城乡差距逐渐消失D.已实现了全民普选权
5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进程
1954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62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制定一部完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2021-03-02更新 | 66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十一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的做法;同时,该宪法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这表明我国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民主法治建设曲折发展
C.依法治国的理论得到了国家认同
D.公民权利得到制度保证
7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2021-03-18更新 | 4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1954年宪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85条~第103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宪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条~第56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
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54年颁布以来,历经三次修改、五次修正。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判断,下列有关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4年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1982年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C.1997年十五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
10 . 1954年第一届全国入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
A.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B.使民主法制得以重建和完善
C.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D.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