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1954年宪法目录序言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更加重视公民的权利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向
C.凸显了保障人权理念D.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
2 . 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2021-08-20更新 | 688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彰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通过,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者共同之处是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社会主义法制新发展
C.夯实了以法治国的基础D.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022-03-22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再次修改选举法,明确规定我国城市与乡村按照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历史上曾出现过城乡代表的比例是8比1、4比1、1比1……城乡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的变化反映出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政治渐进式发展
C.城乡差距逐渐消失D.已实现了全民普选权
5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法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材料一19415l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余时期》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简称八二宪法,在1982124日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通过。八二宪法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刻,以根本法的形式,重述了民主集中制这个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使共和国这艘巨轮,载着人民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梦想,劈波斩浪,把中华民族带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成争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八二宪法的制定背景。
2022-03-05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6 . 图1是体现古罗马法治精神的正义女神像,头戴王冠,身穿白袍,眼蒙白布,左手持天平,右手举长剑。图2是我国人民法院的法徽,由麦穗、齿轮、华表和天平组成。二者体现的共同理念是
A.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B.对公平和正义的不懈追求
C.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和谐统一D.捍卫权力制衡的司法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首次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了宪法: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或缺。这些变化(     
A.推动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B.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8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进程
1954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62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制定一部完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2021-03-02更新 | 669次组卷 | 23卷引用:法律与教化-选必1-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9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这部宪法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C.初步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2022-06-21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时代法律文献
20世纪50年代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20世纪80年代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时代,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国家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