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

“一家之主有权将其财产和奴隶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有继承人,就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假如奴隶偷窃或使主人受损,可以将奴隶拍卖以补偿主人的损失。”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7《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中国梦”、“人民”、“法治”成为习近平讲话中的关键词。中国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法治的发展,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废则中国危。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中国青年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知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加强法治建设的意义,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
2021-10-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B.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2020-11-19更新 | 483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材料表明
A.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
C.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D.我国法制体系业已完善
4 . 197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经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删去了这一条。这一变化说明了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B.法制建设逐渐走上正轨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拨乱反正任务已经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2)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并分析其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条件。
2016-11-21更新 | 7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