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依据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两个月后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司法部,随后的几年内又相继通过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婚姻法在内的一批基本法律。这些举措(     
A.反映出国家职能的逐步拓展B.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C.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D.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2017·海南海口·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A.新时期的法制不断完善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2022-12-05更新 | 319次组卷 | 61卷引用:广西柳州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的高峰期。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保障了三大改造的实施B.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依法治国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2022-07-21更新 | 525次组卷 | 15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
4 .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宪法的颁布
A.反映了我国处在历史性转变重要时期
B.新宪法的制订适应了当时国家的需要
C.说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始实现转移
D.说明“文革”后拨乱反正工作的结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会议认为,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这次新修订
A.是对新时代一国两制的全面修正B.反映出香港和内地已不存在制度差异
C.将国内选举制度融入到香港政策中D.推动了香港特区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墓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道,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仓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7 . 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进行五次修正,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随时代进步不断完善D.法律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8 . 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历程。这一历程说明我国
A.小康社会全面建成B.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C.法制建设不断完善D.人民真正实现当家做主
9 . 2009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废止了8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59部法律作出修改;国务院废止了7部行政法规,对107部行政法规作出修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废止了455部地方性法规,对1417部地方性法规作出修改。这反映了我国
A.法制建设日益完善B.法律体系基本成熟
C.法律法规行之有效D.民众法制观念增强
10 . 据统计,从1993年到1998年3月,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及有关法律的决定有129件,通过法律85件,通过有关决定33件。国务院和全国各地还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这些举措
A.主要是为了开展普法教育B.旨在加强立法监督
C.加强了“依法治国”的基础D.树立了法律的权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