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需要,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进行了五次宪法修订。下列文字应出自哪一宪法修正案?
·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职代”国经济”、”国营企业”。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A.1988年修正案B.1993年修正案
C.2004年修正案D.2018年修正案
2 . 在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总能看到对古代法律智慧的传承和发展,其中符合“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表述的是(   )
①宪法经过多次修订   ②民法典的颁布执行   
③多部法律依法废止   ④坚持法律公平原则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2-16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
3 . 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比上年又增长百分之十四。这一成就得益于
①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②中共十四大相关理论决策的指导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2-1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在
A.解放战争期间B.新中国建国初期C.三大改造期间D.改革开放初期
5 . 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建立在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确立的框架下.对原有法律条文进行吸收和精炼而成文的。据此可知《民法典》的出台
A.具有很强的实践连续性B.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旨在维护政府的权威性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022-02-12更新 | 798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是中国显现在世人眼前的一份答案。以下的法律、条例按照正式通过、颁布实施的时间排序准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①③④②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7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的编纂
A.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意味着我国法律制度国际领先
8 .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使之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这反映了
A.极“左”思潮仍在影响着我国司法工作B.人民政府与敌对势力顽强斗争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就D.我国的政法工作逐渐走向完善
9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这一论断形成的背景是
A.“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B.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C.中共十二大的顺利召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2022-02-08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典的颁布
A.开始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B.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C.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D.进一步规划了思想道德建设
2022-02-02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衢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