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如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部分),如表所示三个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初期《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障法》……
A.注重经济立法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完善法律程序
2022-02-21更新 | 3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的做法;同时,该宪法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这表明我国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民主法治建设曲折发展
C.依法治国的理论得到了国家认同
D.公民权利得到制度保证
3 . 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德化人”,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说明
A.道德从属于法律B.道德教化促进法治建设
C.法律从属于道德D.法治建设促进道德教化
2022-01-11更新 | 307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改革开放后我国立法经历了四个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第一阶段新增了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环境保护法等;90年代的第二阶段新增了一批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而到了2010年至今第四阶段我国立法工作呈现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的新特点。这反映了我国
A.立法理念不断更新B.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C.法制建设亟待完善D.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2022-01-03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
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
229部682部7000余件600余部200余部

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
2021-12-16更新 | 358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凯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治理是其基本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

——摘编自赵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材料三   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同时,由于借鉴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领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是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的民法学理念中止。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制度推行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1992年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11日施行。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设计表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意义。
2021-12-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内容选自不同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其最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③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机关,行使自治权。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③①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地位高,权力大。汉武帝时,鉴于宰相职权过重,就开始重用内朝近臣,到东汉时,在宫中主管收发文书的尚书,开始掌管机要,侵夺外朝相权。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将办事机构迁到宫外,成为独立的中央政务机构。唐高祖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宰相机构,且三省分工明确。宋朝前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均直接对皇帝负责。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置4个宰相官职: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明朝罢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因明朝宦官专权,内阁权力受到牵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多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四品以上的官员担任,成为辅助皇帝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政党政治蓬勃兴起的景象。但民初的政党,不仅不能改变革命后混乱的社会状况,反而使政局变得更加纷乱。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当时的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清末民初的政党也不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产物。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政党之间,党争多于联合,个人恩怨超越党见,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

——摘编自李爱峰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伴随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了一系列权力;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我国在大力拓展基层民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制建设。

——摘编自何苑《试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经验。
10 . 经过一年多的起草、讨论、修改,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在新时期获得的新鲜经验。该决议
A.开启了中国特色民主建设历程B.有助于改革开放实践的开展
C.巩固了市场经济体制创建成果D.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