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2 . 首次在宪法中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会议是
A.八届十一中全会B.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3 . 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2021-01-17更新 | 424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创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优质备课学案(选择性必修一)
4 . 2009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废止了8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59部法律作出修改;国务院废止了7部行政法规,对107部行政法规作出修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废止了455部地方性法规,对1417部地方性法规作出修改。这反映了我国
A.法制建设日益完善B.法律体系基本成熟
C.法律法规行之有效D.民众法制观念增强
5 . 下表所示是摘自赵晓耕《新中国民法典起草历程回顾》的部分目录。这反映出新中国
A.法制建设不断健全B.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法制观念日益普及D.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6 . 下面是1954年和1982年宪法目录表。表中的变化说明1982年宪法
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
序言序言
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A.更注重宪法的逻辑关系通顺B.以依法治国为法制改革的重点
C.昭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国家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7 . 1983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一条增加内容:“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这一规定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B.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
C.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律基础D.有利于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8 .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B.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2020-11-19更新 | 484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创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优质备课学案(选择性必修一)
9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D.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
10 . 表1是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表中的现象反映了
受案数(件)原告撤诉率(%)原告败诉率(%)被告败诉率(%)
1992年2712537.8435.9321.98
2001年10092132.3828.6125.67
A.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B.中国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C.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已经完全得到保障D.依法治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2020-11-18更新 | 33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