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李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礼记·王制》)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但一个时期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企图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3)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也不容改变。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湾“工作理论”的创新及“实践”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因素。②结合二战时期的相关史实,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国际法律文件名称及其主要内容,并说明二战后初期中国践行这一文件的行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匡天下。

——孔子《论语·宪问》

天下“定于一”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荀子·王制》

材料二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发布了重建布达拉宫的差役令,……红宫最大的宫殿就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享堂——司西平措殿,殿四周绘满了绚丽多彩的壁画,描绘西藏历史上卓越政治家五世达赖喇嘛的终生事迹,其中在北京朝觐清顺治皇帝的宏大场面被画在突出的地位。这是一幅系列壁画,有其“起程”“征途”“进京”“觐见”“赐宴”“游乐”“观剧”“说法”等各项活动和顺治皇帝派大臣霞古达热康迎至青海,赏赐乘坐金顶黄桥入都等欢迎场面。壁画藏文题记中这样描述道:五世达赖喇嘛“远离圣驾之前,下马徒步”,“皇上于十步远外下舆,执手问候”,绘声绘色地记录了这次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

——摘编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 割台消息传至,台人“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声称“誓不从倭”。五月底,日军自基隆东北登陆,台湾义勇屡歼日军。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日军初以唾手可得台湾,及遭到勇猛抵抗,伤亡惨重,乃肆行屠杀,抢掠奸淫,所至人亡家破。台湾虽然沦陷,台人仍然不屈,在日本统治的半世纪中,台人的反日运动,始终未曾停止。”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979年,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几天后,他对参议员萨姆·努恩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说,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则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1980年,邓小平在说明未来十年的主要目标时,再次将统一台湾作为目标之一。在与美国进行关系正常化谈判时,邓预期台湾将在几年内回归大陆。……历史上的先例也为邓小平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一“共同之处”在董仲舒思想中的体现。
(2)用一句话说明布达拉宫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达赖与顺治帝的关系,并以布达拉宫所藏文物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作答:①结合材料和所学,写出反割台斗争中的义军首领。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分析台湾人民坚持斗争的意义。②写出大陆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及其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邓预期台湾将在几年内回归大陆”的有利因素。
2022-04-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况昔日郑逆所以得负抗通诛者,以台湾为老巢,以澎湖为门户,四通八达。今地方既为我得,在官兵,星罗棋布,风期顺利,片帆可至,虽有奸萌,不敢复发。

——摘编自施琅《恭陈台湾弃留疏》

材料二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

——摘引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台湾收复之于清朝的战略意义,结合所学,指出台湾收复后清朝对其建设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的国内意义,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为“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所做的努力。
2022-04-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洋人已让满清士大夫们饱尝到了“利器精兵,百倍中国”的厉害。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千头万绪,牵连甚多,洋务派未尝拿出一个全盘计划,而是在摸索走向近代化的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

——邵达《华夏史录(下)》

材料二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我们命令你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推动实现一九四九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标,分析“洋务新政”的意义与失败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的历史背景,指出这一命令发布当天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简述这一军事行动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指出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所颁布的法律。祖国完全统一的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请从经济保障和民心所向的角度加以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