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为材料一中图1漫画写一句主题词。图2中国外交的失败根源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启示。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2018-08-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设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时政评说》
请回答:
(1) 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年来“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2016-12-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新乡延津县一中高一下期开学考文综历史卷
3 . 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装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的使命。上述现象发生在
A.新文化运动初期
B.民国初年
C.十月革命期间
D.建国初期
2016-10-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周测历史试卷
4 . 从1952年到1954年,新中国逐渐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的对外政策,并将“扩大和平中立趋势”“推广和平中立地带”的目标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实行这一政策主要因为(   )
A.新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B.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
C.中苏签订了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重大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是一个国家的实力的表现。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年度纪念邮票

材料二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亚非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甚至连美国舆论也被迫承认,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

——百度百科

材料三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1971年尼克松宣称西欧和日本是与美国、苏联、中国并列的力量中心……美国依然是超级大国,依然在西方联盟中发挥领导作用,以联合各国共同抗衡苏联。但是,这种领导作用将建立在更加尊重西欧和日本的利益和意志的基础上,西方联盟内部关系将向“伙伴关系”的方向调整。

——《世界当代政治史》,《四、缓和与多极化趋势(70年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的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会议有关?该会议性质是什么?“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联合各国共同抗衡苏联”的具体表现。“尼克松宣称西欧和日本是与美国、苏联、中国并列的力量中心”说明什么?
2019-03-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新中国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意在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问题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改变了新中国外交孤立的状态
7 .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8 . 有学者认为“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确切地说,新的对外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最早提出是在
A.1952
B.1953
C.1954
D.1955
2017-12-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二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亚洲经济导论》


材料三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韩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给亚洲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表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什么趋势发展?
2016-11-18更新 | 8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1950年10月28日,中国芬兰就两国建交事宜正式达成协议,芬兰成为第五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一外交活动
①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的产物
②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③说明芬兰当时未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④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