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019-01-30更新 | 2386次组卷 | 3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2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谈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时表示“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局面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 保证我国社会和谐、政局稳定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
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历史事件。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表现,及中国多边外交逐渐活跃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天津新四区示范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49个增加到111个。这一变化的背景 包括
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②两极格局瓦解,冷战随之结束
③中美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