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统计表
1960年1至3月1975年1至3月1985年1至3月
积极报道0(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10(11%)224(62%)
A.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B.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C.国力增强促使外交政策显得更加成熟D.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19-01-30更新 | 110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2014年山西曲沃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之后,呈现日益衰落的趋势,由于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鲁番及西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这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基本情况

朝代主要始发港口海上商路到达地主要输出商品主要输入商品
徐闻、合浦、番禺中南半岛、印度、斯里兰卡、红海、地中海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丝绸等丝织品珠玑、犀角、玳瑁、乳香等
两宋杭州、扬州、广州、登州、泉州、明州、越州、温州、台州、莱州东南亚、阿拉伯沿岸、东非、红海、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瓷器、丝绸、药材、五金原料等香料、象牙、犀角、珍珠、珊瑚、琉璃、玛瑙、乳香等
清前朝广州与全球海上贸易路线衔接,基本能到达世界各地茶叶、丝绸、瓷器、中草药等棉纱、毛纺织品、皮货、金属制品等

——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待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被的区域主义,东边李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其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新华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
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
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2020-11-12更新 | 573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连一直坚定反共产主义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都改变了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他暗示美国应支持中国反苏,认为美国的全球政策如缺少有7亿多人口的中国参与是很难实现的。可见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开始了正常化B.中美准备结盟对抗苏联
C.美国全球战略需要中美合作D.美国政府已承认新中国
2021-10-18更新 | 39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伊夫蒂哈尔·阿里曾在回忆中说:“那一刻,全场沸腾!我一路跑进附近一间电讯室,用电报向总部发回一条英文快讯,以最少的文字把‘新中国来了’这个重大消息抢发出去。”与该回忆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中国
A.参加日内瓦会议B.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7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凸显“一边倒”的方针B.调整不结盟政策
C.与政府工作重心相适应D.积极谋求霸主地位
8 . 作为事件亲历者,当时的外交部翻译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一文中写道∶“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他强调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得益于(     
A.综合国力的增强B.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中美关系的缓和D.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9 . 世界与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中外重大事件简表

时间世界中国
19491959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签署《华沙公约》
签订《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参加亚非会议
19601969不结盟运动美国入侵越南
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
中国与亚非新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外交关系
19701979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尼克松访华
苏联入侵阿富汗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美建交
19801989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柏林墙轰然坍塌,德国结束分裂
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
19901999两极格局结束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中韩建交
21世纪初欧元启动
911事件
第二次波斯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举办世界奥运会
成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0 .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2018-05-10更新 | 1052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