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一支主要的国际力量积极参与调整,而不是被动卷入国际关系的调整之中;调整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紧迫的安全问题,而其影响却是全面而深远的。中国外交活动范围从此扩展到国际舞台,而此前基本上被局限在半个舞台上。中国的这次外交调整推动了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C.全方位外交的开展D.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2 . 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这说明
A.美国旨在帮助中国消除苏联威胁
B.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世界政治格局
C.美苏两极对峙转向三国并立局面
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步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写入中印、中缅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
A.顺应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需要B.推动建立新型区域国际组织
C.完全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促进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形成
2021-05-10更新 | 7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从1952年6月1日中日双方签署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开始,此后又陆续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议;岸信介内阁执政期间,日本政府提出“以贸易与政治承认脱离的方针努力扩大两国的贸易”;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一直面临“政冷经热”的尴尬局面。以上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促使中日关系趋于缓和B.中日关系发展长期受制于美国
C.该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不统一D.中日民间的交往多过官方交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同时,这两个咨文表明,美帝国主义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挣扎,对内加强反动统治,对外坚持侵略扩张,企图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

——1972130日人民日报社论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19722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老实告诉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既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我们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想在联合国干坏事而不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那完全是痴心妄想。

——197282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1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此时外交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阶段中国外交政策呈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从美国角度分析导致其六次战略误判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国第三次战略判断成为误判。
6 . 下图是选自《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反映了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下列情况符合史实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赢得更多的国家支持
C.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外交新局面
D.中美两国建交推动了中西方关系的缓和
7 .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谢谢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
A.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B.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2020-06-03更新 | 47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统计表
1960年1至3月1975年1至3月1985年1至3月
积极报道0(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10(11%)224(62%)
A.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B.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C.国力增强促使外交政策显得更加成熟D.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9 . 2020年初,在国内新冠肺炎刚刚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马上向意大利、伊朗、巴基斯坦等疫情严重的地区及时提供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紧急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0 .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2018-05-10更新 | 1052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