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019-01-30更新 | 4947次组卷 | 8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这说明
A.美国旨在帮助中国消除苏联威胁
B.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世界政治格局
C.美苏两极对峙转向三国并立局面
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步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1964年1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正式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并加大了对亚非国家的援助。以八项原则为指导,中国为安哥拉民族解放组织和坦桑尼亚等国提供了大量无偿军事援助,为马里等国提供了经济援助,还向非洲国家派出了援外医疗队。中国的这些外交活动
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彻底打破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D.积极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21-06-01更新 | 743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1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0年江苏盐城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2019-01-30更新 | 1582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
C.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2021-09-08更新 | 620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20 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B.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D.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成立
2022-06-01更新 | 51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属于我国70年代外交成就的是
A.参加亚非会议B.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C.共建“一带一路”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0 . 197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中美预备性秘密会谈的问题,准备确立新的对美政策;70年代初,美国陷入越战、经济滞胀等困境;苏联乘机迅速增强军事实力,向全球扩张。这说明
A.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一度中断B.中美建交有必要提上日程
C.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历史的必然D.苏联成为当时的头号强国
2021-01-12更新 | 59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