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之音是由美国政府全额资助的的国际广播电台,肩负美国政府对外政治宣传的职责,是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晴雨表”。

20世纪50年代,除了全球英语广播外,“美国之音”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广播,却不断增加了阿拉伯语、印度语等10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播。

1981年美国之音在北京设立了记者站,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80年代进行了相互交流,促进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

1990年,美国之音中文部的编制从50人增加到85人,2000年美国之音减少对东欧19个国家451万美元的节目预算,同时增加了对非洲、东南亚、拉美15个语种的节目预算。

20019月,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电台获得1225万美元的紧急追加拨款,用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普什图语、乌兹别克语、阿塞拜疆语等的广播。

——摘编自林敏华《美国之音简史》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阶段里美国之音的发展状况,并分别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阶段,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7-2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二   尼克松上任之初,美国失去了长期保持的对苏核优势,人民对越南战争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他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他还认识到,解决越南问题“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

——摘编自黄英、王姗姗《从对抗走向缓和一析越南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