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是在进展与停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这种状态的出现,主要取决于
A.中国的经济战略仍相对封闭B.社会制度与经济体制
C.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与关系D.美国控制中国的企图
2 . 外交是国家政治的延续与表现,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亚洲外交似乎总是处于“失败——总结教训——再失败——再总结”的无休止轮回中。在欧洲屡试不爽的均势战略、民主改造、和平演变等手段,在亚洲不是遭遇失败,就是收效甚微。对于美国来说,亚洲是一个谜,中国更是谜中谜。美国在亚洲的失败,基本集中了美国外交失败的记录。而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又成为美国在亚洲所有误判中最带有战略性和经典性的误判。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1972年后,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还存在许多障碍,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增长缓慢,截至1978年底,双方的贸易额还不足10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A.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B.中美两国长期相互敌视
C.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僵化D.中美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4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2019-01-30更新 | 3415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河池高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体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对美国来说,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但如果共产党得到政权,中国就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重申确认国民党政府为合法政府,宣称“应尽一切努力防止承认共产党政权为中国的唯一政府”,同时还在中国的周边组织起一条反对承认新中国的联合阵线。在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上,对华实行全面禁运、经济封锁政策。

——摘编自王伟《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的抓住中国。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时代月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

时间《时代月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到1978年以前12人36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毛泽东、吴国桢、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台湾战争、达赖叛逃、大跃进、中越战争、文化大革命、尼克松访华等
1978年以后40余人近百次,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8次,1996年,女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周刊》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杨紫琼、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杨振宁、李泽曹、吴仁宝、刘雯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傲世、“台独”活动、台湾地震、贫困落后、环境污染、港澳回归、移居国外、SARS、北京奥运会、人民币国际化等

上表能反映我国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的变化,选取其中一个变化,并说明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