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态度是:“不对抗”,保持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稳定;“不树敌”,扩大与东欧及前苏联国家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扛旗”,不去寻求取代苏联原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那种“中心地位”;“不当头”,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但中国永不称霸,中国也永不当头。对这一时期外交策略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淡化意识形态,寻求生存空间
B.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C.独立自主,积极维护自身利益
D.和平共处,一视同仁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变化有何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还有哪些因素也能影响国家关系?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3 .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D.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2019-01-30更新 | 20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1973年6月,陈云做出重要谈话:“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百分之七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苏联、东欧。”陈云得出上述认识的有利的形势变化是
A.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经济实力大增
B.中国外交战线取得重大胜利
C.党和国家领导人摆脱“左”倾思想束缚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