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没有这些世界因素的作用,很难想象中美关系会出现70年代初那样的局面。中美关系缓和的历史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发展中美关系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而破坏中美关系不仅违背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也是违背世界潮流的。

——摘编自刘建飞《中美关系缓和中的世界因素》

材料三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相关史实。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
2023-02-10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前,曾长期在华工作的美国著名记者伊罗生说道:“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有极其众多的美国人把自己视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仁慈保护者、恩人和救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心灵、肉体和不朽的灵魂承担着责任,美国政府则承担着保护中国政治独立和行政完整的责任。”美国政府和社会秉持中美“友谊”的观念和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实质是一种想象的“恩人身份”和“家长庇护”观念,是美国对中国的帝国心态,即美国以更为“优越”的文化控制和改造中国。旧中国是美利坚帝国实现国家抱负、使命和威望的“可控的他者”和巨大的试验场。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一个统一、民主、强大、对美国友好并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的中国的前景使美国人普遍相信,中国就在他们手中,美国的国家理想和使命的实现似乎唾手可得。然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仅是美国地缘政治层面上的失败,更加打击了美国有能力控制和改造中国的帝国心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这样写道:“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作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作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政府和社会热心美中“友谊”的目的和美国对中国“特殊关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由“特殊关系”变成对立关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2022-02-22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10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正式宣布予以外交承认,并互派大使。194912月至19502月,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除了为斯大林祝寿外,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党分歧加剧,两国关系逐渐变冷。19606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5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对我方搞突然袭击,攻击中共是“疯子”,“要发动世界战争”……19607月,赫鲁晓夫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1400多名专家,撕毁几百个双边协议和合同,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中苏之间的分歧从两党意识形态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二   20196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将保持和深化高层战略互信对话,提高现有双边政府、议会、部门和地方间合作机制效率,必要时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确保全面快速发展的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取得更大成果,进一步密切协调外交行动。这有助于中俄各自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关系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和对中国的意义。
(3)结合所学,谈谈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由于对国际联盟的超越,联合国才避免了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方面的诸多尴尬。在此基础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难以数计的决议,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的决议。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应该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如今的世界贸易组织)等,是“联合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杨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材料二   中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对国际联盟继承和超越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 指出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3)综上,谈谈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片是历史的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虑中国即将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银瓶乍破”的局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三   新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些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指出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020-11-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020-04-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国际局势,我国外交政策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摘编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   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199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3)根据材料三,邓小平就中印问题提出什么外交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8 . 六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

材料   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

材料三   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世界是政治的世界,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

——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
(3)材料三认为,哪个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外交“短板”。

9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