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2020-10-11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7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3 .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2020-08-18更新 | 197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4 . 2020年6月7日,中国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截至5月31日,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中国方案
A.可持续发展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合作共赢
2020-07-19更新 | 460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13年3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由此加快了中国与非洲的务实合作。中国和非洲合作的诸多基础有
①历史上都曾遭受过殖民侵略
②都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③现在同为发展中国家
④都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开展南北对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机场对周恩来总理说:“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携手建立多极化格局B.中美两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之间消除了一切分歧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020-05-13更新 | 4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以及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材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A.“一边倒”的方针B.“求同存异” 的方针
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73年《关于接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和留学生工作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对阿尔巴尼亚、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尽量满足,对亚、非、拉已建交的友好国家有重点地、少量地赠给奖学金名额;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国家及日本一般不提供奖学金。此时的留学教育
A.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为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
9 .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020-04-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1977年7月,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这样,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仅是“冷战”格局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成为保证改革开放路线的关键因素。……1978年1月7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在交流到台湾问题时表示:解决台湾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的‘右手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实施表现。
2020-03-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