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对外体育援助的宗旨是“尽国际义务,为世界人民服务”,每年都要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援赠体育器材装备、提供援外教练。1983年,第六次全国对外援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有义务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但要量力而行,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这折射出新时期中国(   
A.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B.外交突破了意识形态
C.外交向务实的方向转变D.注重外交观念的创新
2022-05-07更新 | 712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经过22年的艰苦斗争,突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的“冷战”政策不得人心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力量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美国已不再干涉中国重返联合国
2021·江苏·二模
名校
3 . 尼克松认为,由于担心莫斯科进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或者是进行全面战争,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考虑到将来“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对尼克松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外交开始改变“一边倒”战略
C.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D.美国需要中国推动美苏关系缓和
2021-04-15更新 | 82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速,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受到以上进程影响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万隆亚非会议的成功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两极格局的最终解体
2021-04-14更新 | 920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时期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政策不受意识形态干扰B.目的在于维护世界和平
C.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D.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7 . 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新时期以来建交状况的是
A.B.
C.D.
2020-07-03更新 | 941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承认现存世界是多样化的,认为多样化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矛盾斗争一面,也有互相依赖的一面。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这有利于
A.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C.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9 . 下图所示漫画左上角英文含义是“中美关系简史”,画中牛仔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以下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期,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僵化
B.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关系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C.20世纪90年代中美交往加深了,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世界
D.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曲折发展,中美由一贯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中宣称:经过一段对抗之后,我们现在进入了谈判时期,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