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类型表。

战略判断

身份定位

理论指南

外交政策原则

外交布局

战争与革命

社会主义阵营

亚洲革命中心

世界革命中心

两大阵营

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睦邻外交,世界革命、三和一少

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

和平与发展

战略机遇期

第三世界

发展中大国

世界一级

世界多极化

国际新秩序

和谐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合作,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不结盟、不扛旗、不当头,战略伙伴、伙伴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

百年大变局

世界大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

新型大国关系,新诚惠容,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摘编自周桂银《当代中国外交史的思想维度—概念史研究的视角》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类型表中提取一个主题,并加以概述和评价。(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02-23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没有这些世界因素的作用,很难想象中美关系会出现70年代初那样的局面。中美关系缓和的历史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发展中美关系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而破坏中美关系不仅违背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也是违背世界潮流的。

——摘编自刘建飞《中美关系缓和中的世界因素》

材料三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相关史实。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
2023-02-10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2年9月,日本通产省松村谦三带着池田首相的重托应邀来华访问。经过多次协商,11月中国外贸部廖承志与通产省高崎达之助,签订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这反映了(     
A.中日建交格局基本奠定B.两国政治经济往来频繁
C.两国经济往来趋于正常D.中日政治交往成果丰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是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枷锁中挣脱出来的新兴国家。成立之初,中国的决策者运用“革命思维”的眼光去观察外部环境和国际形势,寻找国际舞台上的“敌人”和“朋友”,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对外方针和策略。20世纪7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始用“建设思维”“发展思维”审视世界和研判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在国际社会中尽可能多地争取朋友,重塑了中国的利益观。中国外交政策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

——摘编自刘建飞《改革开放与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1-13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尼克松到中国的那一天,《参考消息》头版右上角通常登毛主席语录的地方登了一条列宁语录说“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而中国重返联合国用毛主席的话说,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B.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外交的影响
C.中国重视利用联合国平台开展斗争D.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并未彻底改变
6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4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这表明,中国(     
A.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B.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C.扩大了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2022-09-08更新 | 4415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如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则猜测,美、日、中三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集团。这说明(  )
A.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B.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世界旧格局
C.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步伐
2022-06-03更新 | 1560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中美双方承认,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第二,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确认最终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队和军事设施。

……

第六,双方同意,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双方相信,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摘编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摘编自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建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体现的中国外交原则,并说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前提。
10 . 在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中1851年、1911年、1971年为旧历辛亥年。串联这三年中国发生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可以找到一条主线是
A.以推翻旧统治为目标B.以均贫富为最高理想
C.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